您当前的位置:资讯 > >正文
将文学建成自己的理想国,李国文追思会举行

时间:2023-08-29 23:21:28   来源:羊城派

2023年8月24日是李国文先生的九十三周岁诞辰。

日前,李国文先生追思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邀请李国文先生的家属、好友以及当代文学的研究者一同追思、纪念李国文先生。

追思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联合举办。


(资料图片)

《冬天里的春天》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2022年11月24日凌晨1时30分,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李国文先生于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李国文1930年生于上海,原籍江苏省盐城市。1949年毕业于南京戏剧专科学校理论编剧专业。1957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改选》。

他的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于1982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月食》《危楼纪事》分别于1980年和1984年获得全国第三、四届优秀短篇小说奖,随笔集《大雅村言》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李国文是“文坛长青树”,他创作勤奋,著作等身。从早期的小说创作到后期的随笔杂文写作,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耄耋之年的学者,他的创作坚持与时代同向同行,和人民心声相应。

他的小说独辟蹊径,别具个性;他的历史文化散文内容宏富,神游千古,语言精练老到,融学识、性情和卓见于一体,深受读者喜爱。此外,李国文先生担任《小说选刊》主编期间,为推动新时期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位不断突破自己的写作者

追思会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表达了对李国文先生的感激和想念。李敬泽认为,李国文先生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与惊涛骇浪,但是他依然为后人留下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李国文先生创作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仍有待更充分的研究和领悟。

对他个人而言,李国文先生的离去就如同自己的长辈离去一般。他回忆起自己同李国文先生交往的时光,深情地说:“如果人生有导师的话,老李就是我的导师。”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谈道:“多年来,李国文先生密切关注人文社的发展,与人文社多代编辑有着密切的交往,在交往过程中给予了我们很多教诲与启迪。我们在李国文先生身上,看到了一位不断突破自己的写作者,看到了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也看到了一位面对人生大起大落宠辱不惊的智慧长者。今天我们纪念李国文先生,我们不仅要学习他那些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也要学习他坚韧、开阔、高尚的人格。”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编辑学会原会长桂晓风围绕“睿智、大爱”这四个字表达了他对李国文先生的思念。桂晓风认为,李国文先生的睿智来自他开阔的视野、渊博的学识、丰富的人生阅历、富有远见的眼力、无私的胸怀和坚定的信仰。李国文先生的大爱则包括他对人民、文学、朋友和编辑们的爱。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人民文学出版社原社长聂震宁回忆了李国文先生对自己的关心、帮助与爱护。他说李国文先生一直是自己极为敬重的老师,在自己人生的关键时刻为自己解疑释惑。聂震宁还提到自己最新的一篇长篇小说《书生行》就是在李国文先生的敦促和鼓励下完成的。

著名作家梁晓声回忆起和李国文先生的交往,他说在同李国文先生交流的过程中常常有如沐春风之感,一些令人郁结之事都能得到疏解。李国文老师活得十分通透,似乎任何事都在笑谈间就过去了。此外,梁晓声还提到,李国文先生的作品是我们十分重要的资源,值得仔细地去研讨和学习。

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贺绍俊着重强调了李国文先生的理想主义精神,认为李国文先生为文的一生就是将文学建成自己的理想国,并且李国文先生在面对作品时始终将语言放在第一位。

他说,我们今天追思李国文先生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延续他的理想主义精神和对语言的精益求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晓楠 孙磊图/主办方提供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孙旭歌校对 | 桂 晴

标签:

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