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资讯 > >正文
当前看点!半年砸10个亿 雷军李斌跟投 这条赛道杀疯了

时间:2023-04-28 10:16:05   来源:快科技

智能汽车产业滚滚向前,在这摧枯拉朽的关键变革期,不断涌现技术的交锋。《TechLab》科技实验室,将聚焦智能汽车产业重磅的科技创新,我们会深层次解析背后创新的原理,试图拨开云雾,看到智能汽车下一个十年。


(资料图片)

2023年,一个全新的百亿赛道出现——4D毫米波雷达。

短短半年时间就有多轮融资,且不少都是A轮甚至Pre- A轮前期融资,这个仍处于培育期的市场,吸引不少玩家涌入。

最新消息,雷军、李斌两位大佬,投资了一家4D成像雷达初创企业,公司名叫做塞恩领动,这轮数亿A轮融资,主要用于4D成像雷达量产研发与工业化落地。

几乎同一时间,研发4D高精度成像雷达的企业牧野微电子,也宣布完成亿元Pre-A轮融资。

据超电实验室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有6家4D毫米波雷达企业拿到融资,总额度达10亿。

国外大厂也在布局这一领域,大陆集团、安波福等传统零部件巨头已经早早入局,还诞生大批初创科技企业,其中就包括特斯拉的4D毫米波成像雷达的供应商Arbe。

智能驾驶开进量产深水区,风向也是一变再变,先是L4降维至L2,再到无限接近L3,目前BEV架构又成了炙手可热的焦点。

不过在这背后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多传感器融合大势所趋,即便是深爱纯视觉的特斯拉,也开始偏向4D毫米波雷达。随着其它企业跟进,4D毫米波雷达会替换激光雷达吗?

进化超级之眼

先来看一下什么是4D毫米波雷达。

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的本质都是通过波信号来主动探测,由于不同的波长带有不同的传播特质,激光雷达在面对雨、雾、沙尘暴等极端环境天气时几乎束手无策,而毫米波雷达能继续发挥性能。

传统的毫米波雷达,可以从距离、方位和速度上感知障碍物的信息。其通过飞行时间法和开普勒效应实现测距和测方位角的功能,毫米波雷达通过发射毫米量级的电磁波并接收回波,来获取远方物体二维水平坐标信息。

但由于受制于天线排列方式,传统车载毫米波雷达测高能力不足,对于路边低矮目标、空中目标以及路面静态目标的区分和识别存在较大局限性,随着自动驾驶感知的深入,这些短板暴露的非常明显。

特斯拉也曾经表示,汽车行驶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幽灵刹车的现象,原因可能在于毫米波雷达感知力不足,这也是特斯拉为什么会在2021年,宣布取消在后继车型搭载毫米波雷达。

既然传统的毫米波雷达满足不了车企的要求,超高分辨率的毫米波雷达就成了这些自动驾驶企业的香饽饽。

毫米波雷达的进化史,其实就是一个对目标感知维度不断进阶的过程。2020年,第一颗4D毫米波雷达诞生,也就是第五代毫米波雷达。

相较于传统毫米波雷达,4D毫米波雷达不仅能感知目标的有无,还能勾勒出目标的轮廓。

这是因为4D毫米波雷达是在传统3D毫米波雷达的基础上,增加了俯仰角度的测量,也就是“高度”的概念。

“4D”是相对于传统3D毫米波雷达而言,有了距离(Range)、速度(Velocity)、方位角(Azimuth)、俯仰角度(Elevation)四个维度的信息,极大增加了信息感知能力。

这也意味着,3D毫米波雷达到4D毫米波雷达,完成了最关键的从二维平面到三维图像的转变。

但单单4D毫米波雷达还不值得让多位大佬押注,被大佬们看中的是4D毫米波雷达的升级版本——4D成像雷达。

4D成像雷达全称为“4D毫米波成像雷达”,关键在于“成像”二字,类似于激光雷达的点云成像效果。

由于当前业界对于4D成像雷达缺乏统一的定义,经常将“4D毫米波成像雷达”与“4D毫米波雷达”相混淆,但二者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毫米波雷达。

与传统3D毫米波雷达相比,4D成像雷达的射频收发通道数量多出十倍以上,随着俯仰角分辨率大大提高,能够对目标和环境呈现出丰富的点云图像以及距离、速度和角度信息。

相较于传统3D雷达的输出测量点,4D毫米波雷达仅仅只有少量增加,而且俯仰向分辨能力较低,此时俯仰角度的信息测量精度依旧不高。因此4D毫米波雷达本质上仍属于点迹雷达的范畴,而只有4D毫米波成像雷达真正完成了从点迹雷达向成像雷达的转变。

通俗的理解为,4D毫米波雷达仍然是一个个的点,只不过和3D毫米波雷达相比变得更密集了,

当点密集到一定程度,一块区域内的点就会形成图像,这时候的4D毫米波雷达才被称为4D成像雷达。

也就是说,4D毫米波雷达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4D成像雷达,想要成为4D成像雷达,需要高分辨的点云。

新玩家也有大机会

和激光雷达相比,4D成像雷达的优势就是成本更低。

从成本来看,激光雷达的价格多在1000美元,而4D毫米波雷达成本约为激光雷达的1/10-1/5。比如Arbe公司的成像雷达价格人民币690-1036元,采埃孚、大陆等Tier 1的产品单价为1036-1381元。

而车载激光雷达的价格动辄上万,最便宜的也需要大几千。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还有一个优势是目前4D毫米波雷达仍处于蓝海阶段,大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

以赛恩领动为例,这家公司成立于2021年11月,公司面向智能驾驶、无人驾驶、智慧交通等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研发适用于L3+及以上高性能车规级环境感知解决方案,包括4D成像雷达智能硬件、传感器算法及软件,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感知产品。

从其官方网站上也能看出,真是的是一个初创公司,点击部分网页的页面还显示“网站内容搭建中,敬请期待”。

虽然是初创公司但其来头却不小,赛恩领动的联合创始人叫做李旭阳,并兼任公司CEO。

他在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硕博6年,研究过多种雷达体制、射频天线与雷达成像技术,其本人推动了博世L4/5级别的Robotaxi项目多传感器系统的量产接近7年的时间。

曾在德国博世主导完成了第五代毫米波成像雷达的研发,还是预研第六代成像雷达产品的负责人。

赛恩领动成立仅1个月后,就获得了天使轮融资,4个月就完成了成像雷达A样机开发,2022底发布了公司研发出来的成像雷达新产品SIR-4K。

或许正是塞恩领动在较短的时间内研发出产品的高效,让这些大佬的资本注意到了他的存在。

据塞恩领动介绍,SIR-4K最远探测距离达到400米,对静态障碍物的检测也能达到 150 米以上,这是之前传统毫米波雷达远达不到的能力,角分辨率0.5度(水平) x 1度(垂直),较传统毫米波雷达提升了10倍。

具备192个虚拟通道,可输出4096个点云,满足 L3-L5 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对于感知的性能要求

赛恩领动联合创始人兼CEO李旭阳坦言,入局的时间确实有些晚,如果能早一两年入局,公司将会有更好的先发优势,产品也将会更成熟但他认为,成像雷达领域依然是蓝海,新老玩家齐聚,竞争虽然激烈,但正是一同做大蛋糕的好时机。

4D成像时代到来

在自动驾驶感知领域,主要有两条技术路线,一种是仅使用摄像头作为传感器进行信息采集的纯视觉路线,其中以特斯拉为代表。

另一种是同时使用摄像头加雷达的多感知融合路线,这种方案也被大多数车企采纳。

“纯视觉”信仰者马斯克曾不止一次地表示,如果有高分辨率的毫米波雷达,会比单纯视觉更好,“但问题是这样的雷达并不存在”。

直到不久前,特斯拉确认将在接下来生产的车将用上一颗高分辨率的毫米波雷达,说明嘴硬的马斯克面对越来越精准的雷达,也不得不服软。

也正是像特斯拉这样头部企业的转身,让高精度4D毫米波雷达的赛道热闹了起来。

目前国内至少有20家公司在4D毫米波雷达方向上有所布局,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国际Tier 1、跨界科技巨头、初创公司。

其中像博世、大陆、电装、采埃孚这些传统Tier 1巨头布局较早,几年前,国际上的毫米波雷达基本由这些巨头主导,这些龙头企业们的前向雷达安装量一度占比 90%以上。

另外,以华为为主的跨界科技巨头,2021年便发布了4D毫米波雷达产品,采用12T24R的大阵列,比常规毫米波提升24倍,能实现高分辨,支持4D高密点云。

当时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融合感知产品部Radar&Camera总经理苗立靖称其将成为“高阶自动驾驶的必备武器”。

来源:WHST

国内的一些“后浪”也纷纷涌现,入局虽晚,但大多都背靠大树,实力强劲。

不光塞恩领动受到大佬资本的青睐,几何伙伴也得到了小米和百度的投资。几何伙伴就是基于自主研发的4D成像雷达结合可见光视觉和红外成像等,打造“融合感知+智能决策”的自动驾驶软硬件集成系统。

复睿智行也是2021年刚刚成立,但是背靠复星集团这颗大树,其去年11月发布的首款4D毫米波雷达哥伦布系列(Columbus),已获得国内车企定点订单,并将于2023年第三季度开始量产。

目前已经有不少车型搭载了4D毫米波成像雷达,比如深蓝SL03、理想L7等车型。随着智能驾驶进入规模化运营,4D毫米波雷达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扩大,车载雷达也将迎来4D成像时代。

标签:

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