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民航局将启动航空业进入全国碳市场工作。”日前,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的首届民航绿色发展论坛上,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韩钧透露了当前民航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时间表。
全国碳市场已有序运行近两年,生态环境部屡次表示将逐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和交易主体,以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如今,航空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已进入倒计时,民航业应当如何提早准备?
01 七年前成为第一阶段重点排放行业
(相关资料图)
航空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计划由来已久。
2016年,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中,航空业已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市场第一阶段的重点排放行业。
然而,考虑到排放量和数据基础等因素,2021年,全国碳市场首批纳入的企业仅限于发电行业,并未出现航空业相关企业。但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中明确,条件成熟后,交易主体将由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扩大至其他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
七年过去,航空业的排放问题依旧令人关注。Bp航空公司CEO唐牧庭告诉记者,目前,航空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到全球的2%,占到运输行业总排放量的12%,航空业正成为运输行业最大的单一排放来源。
在国内,推动建立运输航空飞行活动基于市场的碳减排机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2021年底,民航局印发的《“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中,明确指出要综合考虑国家中长期低碳发展目标和民航高质量发展要求,有序推动民航基于市场减排机制建设。
韩钧在论坛上表示,碳市场是助力行业脱碳的重要措施。“我们将积极协调全国碳市场建设主管部门,按照科学合理、内外统筹、风险可控的原则,积极稳妥将民航纳入全国碳市场,重点做好航空飞行活动碳排放交易机制方案编制工作。”
02 地方试点摸索市场经验
事实上,近年来,航空业纳入碳市场的经验在不断积累。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杨光星介绍,各试点省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根据各地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和各地温室气体控制目标、管理要求来确定行业覆盖范围,而部分试点市场便将航空业纳入其中。
“例如,深圳碳市场将公共交通列入覆盖行业,上海碳市场覆盖范围中包括航空、机场,广东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同样包括民航业。”杨光星表示,地方碳市场的试点为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扩大探索了经验。
此外,结合国家碳排放清单的编制工作,生态环境部已经连续多年组织开展了全国航空业的数据核算、报送和核查工作。排放数据的准确、有效获取是开展碳市场交易的前提,但作为中国民航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工作的实施单位,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的常务副理事长潘亿新认为,尽管相关工作有着比较扎实的基础,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碳排放报告方面主要存在内容缺失或数据信息错报的问题,核查报告方面主要存在编写不严谨,对核查方法描述不清晰、章节缺失、文字错误等问题。”潘亿新介绍道。
03 民航局、企业、社会组织缺一不可
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脚步渐近,民航业应当如何做好准备工作,把握碳市场发展机遇?
韩钧指出,民航绿色发展,需要市场与政府两手发力。民航业要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地统一到法治轨道上,为实现民航“双碳”目标、加快绿色转型提供坚实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支撑。
针对民航业碳排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潘亿新建议,航空公司应当安排专人负责工作,加强与核查机构的沟通,而核查机构应加强核查人员对民航相关知识的学习,使核查报告编制更加规范。
杨光星同样认可这一观点,他认为,民航企业碳排放管理需要专业的部门以及相关管理制度。在进入全国碳市场前,民航企业可以提早模拟分配、交易过程,以适应全国碳市场交易规则。
同时,杨光星强调了对于碳盘查数据的运用。“航空企业应当对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进行计算并认证。根据碳排查数据,企业可以选择节能减碳技术来实现低碳生产。”杨光星说。
此外,社会组织在航空业纳入全国碳市场进程中的角色也不容忽视。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理事长王昌顺表示,中国航协将继续贯彻落实民航局要求,进一步加强民航“双碳”目标实现路径研究,完善行业能耗与排放统计制度,加强民航碳排放管理系统建设,构建完善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