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谈话节目,有个谜一样的男人。
(相关资料图)
明明内心超级文艺,非要表现最俗一面;
明明永远不会冷场,非说自己社交恐惧。
明明每次操盘的节目,没话题、没热度、没爆款相。
却能凭过硬口碑征服观众——
因为疫情,再次消失两年。终于,又能听到他的高质量 BB ——
锵锵行天下 第三季
2018 年,第一季开播。窦文涛找来驻扎过中东的前战地记者小君君,肚子装着好多小说的文学吐槽家许子东,横跨欧亚大陆,边走边瞎聊,带观众走进历史。
第二季,窦文涛带着做了大半年肥宅的疲惫,一口气跑到大西北。第三季,180 度大转弯,从磅礴粗犷的大西北,游到了温婉细腻的江南。果然,节目组是懂旅游的。
烟花三月,还有比下江南更美的事吗?
新一季的嘉宾阵容,依然是三人组。" 中混混 " 窦文涛、" 老混混 " 许子东坐阵,走到哪,互黑到哪儿。
红袖添香的美女,则从硬核妈妈小君君,变成了前台湾凤凰卫视名主播、自黑力满分的林玮婕。其实《锵锵行天下》去的地方,并没有多刁钻小众。但他们总是能告诉观众:
怎样的旅行,才是真正的 " 不浪费 "。
是要拍够旅行素材?
吃遍当地美食?
还是要通读历史,深度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
其实旅行大可放下 " 游到底 " 的执念。
比如第一季,游土耳其和希腊,肃穆庄严的名胜古迹,在三人组奇奇怪怪的脑洞下,玩出了各种不正经。
第二季,又能从鲜美的牦牛肉,举重若轻地聊到教育、哲学、消费主义 ……听他们聊天,你永远都不觉得尴尬与刻意,因为言语之间,从引经据典到享受当下,窦文涛总能点到即止,找到雅俗共赏的平衡点。比如第一站,泛舟西湖。
这种常规打卡景点,最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意思。
没意思的人,最容易词穷,肚子里没点杂学积累,话到嘴边只能憋出一句 " 像仙境一样 "。
而《锵锵行天下》的招牌,则是由史入景,用生动的细节,接地气的话题,帮你打通古今,玩出一种时空穿越的快感。
聊起西湖,都说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份相宜,不仅来自浑然天成的景色美。
更在于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深情的笔墨,为西湖不断注入灵性。
南宋时期,画家米友仁曾受西湖启发,在《潇湘奇观图》里留下独特的山水画技法。
深浅不一的墨色氤氲之间,是 " 国破山河在 " 的柔软与哀思。
他们有一种画法叫米家云山
你看 他就说西湖有中国画里边的那种 云水苍茫
北宋时期,苏东坡在杭州当过市长。仕途大起大落,始终心系百姓的他,曾身体力行地疏通湖道,留下今天的苏堤。
我要中间建一条堤
它就有两个湖面
你散步的人 你看你可以
相看两边
这反映了苏东坡的装修美学
平庸的旅游节目,只会展现美。但《锵锵行天下》,却让你更懂美。
知识分子游景点,一样不能免俗要拍观光照。但人家拍的,不是千篇一律的风景,而是插科打诨、释放人性的想象力。
比如,把西湖柳树比作燕瘦环肥的各式美女。
这个湖水就是镜子
她像不像早上起来
挽头发 梳头发 对镜梳妆
西湖就是有一种女性美
说完,求生欲满满地来了句——我这可不是男性视角。
许子东笑了:男性视角也没问题嘛。林玮婕也说:美哪有啥性别之分。
窦文涛抓住话头,又来了波涨知识的引经据典——
分成男性美 女性美
也太简单了
你看那个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中国人至少能分出二十四种美
光看风景,总是腻味。Sir 私心最喜欢第二站的杭州丝绸博物馆。
丝绸虽然是江南特产,但又呼应了节目的主题—— " 天下 "。
丝绸之路,就是一条盛极一时的商贸通道。
今天大家都在说丝绸之路的伟大,我们如何凭借丝绸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繁荣经济、精神文明。
但,回到最本质的问题——
为啥古人这么刁钻,会想到把蚕宝宝吐出来的丝,花这么多道繁杂的工序,只是为了穿到身上呢?
同样是吐丝,怎么蜘蛛网就没有这 " 尊贵待遇 " 呢?
Sir 原以为,是古代贵族闲得慌。
没想到背后玄机,其实跟阶层和贫富没啥关系。
蚕变成蛹有五个阶段
好像它的生命就停止了
但是你的灵魂重生
这里面有宗教的含义
有原始崇拜的精神
蚕,就是中国人眼中的 " 天虫 "。
所以,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明,只有象征着重生和希望的蚕宝宝,拥有在象牙杖上出现的特权;
西周时期,贵族们直接就把蚕做成首饰,戴在身上。
就像基督教有寓意世界大同、通往天堂的 " 巴别塔 "。蚕的身体,同样是中国人眼中的通天之路——
这条路它是一条通天的路
所以人们对这个虫子
都是要去养护它 把它驯化
要把天地合一 和天地沟通的过程
就要去保护它
就连秦朝的兵马俑、三星堆的扶桑树,都能追溯到古人对破茧而出的崇拜。既然这个蚕会升天
那人 是不是也可以包起来
像一个蛹 然后能够升天
更有趣的,是馆长蹦出的一个关键词——" 作茧自缚 "。
这个仿佛让人喘不过气的贬义词,不仅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思想,还有着五十知天命的随遇而安。
马王堆早期的墓里面
一个人死后穿的全是丝绸
孟子说 五亩之地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年纪大起来 就可以穿丝绸了
可以像蚕一样吐丝
然后作茧自缚
随时迎接重生
或许是灵魂升天的执念太重,为了制造一件高贵优雅的丝绸衣裳,远在汉朝的古人,已经能在一公分之内,密密麻麻地挤进两百多条经线。每一个错综复杂的图案背后,都隐藏着能量巨大的神机妙算。看见这些来自古代的智慧,Sir 忍不住为人类感到惭愧。站在历史长河的另一端,我们总以为自己已到达彼岸。
就像窦文涛说的,我们以为古人穿丝绸,只是为了一个好看的皮囊。殊不知,背后是天人合一的大智慧,是试图与万物共生的坦然与平和。
今天,当科技和物质都进入了高速膨胀阶段,为了提升效率,我们当然不会再有慢工出细活的耐心和韧性。
可是,当一切东西可以标准化、工业化。
我们的生活,真的更富有,更充实了吗?
Sir 不想把《锵锵行天下》简单归类为旅游节目。
它更像一本行走的活字书。
没有功利的束缚,没有必须的目标。
只是不紧不慢地,将一个过去而无用的世界,铺在观众面前,让你获得审视自己、观察世界的新角度。
梁文道曾吐槽过,窦文涛的 " 装 ":
我认识他那么久,知道他其实也很装。
他大部分不工作的时间,都躲在家里看书。他最喜欢研究中国书画。他文艺得一塌糊涂。
但问题是,他在电视上绝对不透露那一面。这时候观众就说喜欢他,真性情,大家觉得这才叫真。但是明明你真喜欢金文的书法,不能讲,你一讲就装逼。
但在《行天下》里,窦文涛的面具终于摘下了。
" 情色小主播 ",只是他和大众拉近距离的保护色。
活蹦乱跳,能在犄角旮旯里发现美好的中年孩子,才是他的真面目。
他会厚着脸皮缠着博物馆长不让走,理由是故事没听够;在飞来峰上看见奇树和奇石,瞬间两眼放光,笑成傻子。
第一次在石头上印刻自己的名字,手抖得不像话。但看完古人在这方寸之地创造的伟大,又若有所思,爆出了金句——
感谢窦文涛和《锵锵行天下》。它让我们看见,当 " 有用 " 已经挤满世界,享受无用,尊重无用,雕刻无用,仍然是一件贼有意思的事。
一个富足的社会,是有闲暇创造大量 " 无用 " 的社会。
万一你的生活已经被过度利用,无暇放慢下来。
至少可以打开这一包电子榨菜," 云 " 游四方。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助理:奇爱博士多店老板娘